11
12
13
14
1
2025年,继续在折叠屏手机领域发力,推出了Galaxy Z Fold7和Z Flip7两款旗舰机型,同时首次展示了三折叠屏手机原型。本文将从设计、性能、创新功能等方面深入解析这些设备的亮点与体验。
2
3
4
5
6
8
9
AI技术的深度整合是Z Flip7的心亮点。ProVisual引擎通过算优化成像质量,而“即圈即搜”功能允许用户圈选屏幕内容直接触发搜索,大幅提升交互效率58。新机支持SPen手写输入,搭配折叠悬停模式,可实现多角度拍摄与分屏办公8。
AI赋能生产力与交互
Galaxy AI技术在两款折叠屏机型中全面落地:
Galaxy Z Flip7:性能与AI深度融合
Galaxy Z Fold7延续了前代纵向折叠设计,但在机身厚度上实现重大突破。其折叠态厚度仅为9.5mm,展开后单边厚度仅4.5mm,成为薄折叠屏手机3。这一进步得益于全新铰链结构和散热系统优化,既提升了握持舒适性,又确保了高度使用下的性能稳定4。
Galaxy Z Fold7:超薄设计重塑折叠形态
Z Flip7主打便携与AI功能创新,搭载自研Exynos 2500芯片。该芯片采用3纳米工艺,配备10CPU和基于AMD RDNA3.5架构的GPU,图形处理能力提升显著514。其独特的“自动构图”功能可智能切换主摄与超广角镜头,优化拍摄角度,适合Vlog创作8。
Z Fold7配备4400mAh电池,Z Flip7则升级至更大容量电池,实测续航均能覆盖全天中高度使用。25W有线快充成为全系标配,充电效率较前代提升约15%1114。无线充电与反向供电功能保留,满足多设备协同需求。
一、 Galaxy Z Fold7:超薄设计重塑折叠形态
三、 三折叠屏手机:探索形态新边界
三折叠屏手机:探索形态新边界
在2025年初展出的三折叠屏原型机采用“Z形”折叠设计,展开后屏幕尺寸超过10英寸,定位介于手机与平板之间。其铰链结构经过重新设计,开合手感与声音均有差异化调整,但防水性能尚未明确911。内屏采用新型柔性玻璃技术,厚度较Z Fold7进一步降低,外屏边框宽度接近传统直板手机,兼顾实用性与视觉沉浸感11。
折叠屏手机评测
二、 Galaxy Z Flip7:性能与AI深度融合
五、 续航与充电体验
六、 市场定位与用户评
写作优化
写作优化:AI写作助手提供语校对和场景化语言风格建议,适用于邮件、文档等场景1;
四、 AI赋能生产力与交互
实时翻译与转录
实时翻译与转录:支持跨语言通话翻译,会议录音可自动转文字并区分发言人,结合记助手生成结构化摘要15; 写作优化:AI写作助手提供语校对和场景化语言风格建议,适用于邮件、文档等场景1; 影像增:基于神经的图像处理算,可在低光环境下提升细节表现,并支持AI光学变焦28。
实时翻译与转录:支持跨语言通话翻译,会议录音可自动转文字并区分发言人,结合记助手生成结构化摘要15;
尽管将折叠屏出货量目标下调至500万台(同比减少39%),但通过AI功能差异化与格策略(Z Flip7起售7199元,与上代持平),仍维持高端市场竞争力613。用户反馈显示,Z Fold7的大屏多任务处理、Z Flip7的便携设计最受认可,但三折叠屏的实用性仍需市场验证912。
屏幕方面,Z Fold7采用8.2英寸内屏和6.5英寸外屏组合,内屏首次应用更薄的柔性玻璃材质,折痕控制显著改善。外屏峰值亮度达2600尼特,支持自适应刷新率,在光下仍能清晰显示11。屏下摄像头技术升级至400万像素,进一步减少视觉干扰3。
市场定位与用户评
影像增
影像增:基于神经的图像处理算,可在低光环境下提升细节表现,并支持AI光学变焦28。
2025年的折叠屏手机系列,通过超薄化设计、AI深度整合与形态创新,再次定义了移动设备的可能性。尽管面临市场热度,其技术探索仍为行业树立标杆,预示折叠屏向主流化迈进的趋势。
续航与充电体验
相关问答